当前位置:

伏波岭遐想

作者:易振荒 编辑:贺晓青 2016-09-01 14:52:52
掌上渌口
—分享—

  伏波岭上曾住遐龄先生。忽然想到用这个标题写渌口印象。

  渌口旧属醴陵,1965年,国务院批准株洲增辖株洲县,渌口成了县治.除了渌江源自江西萍乡,流经醴陵地界,从此与醴陵没有多少关系了。

  这话也不确。早三四十年,渌口镇上还是有许多醴陵风物依稀可辨。比如说周边乡邻还有做鞭炮烧磁窑的作坊;渌口人的精明勤奋,与同饮一江水的醴陵人无异。

  我有同事朋友住渌口老街和半边街。我的一位学友的姐姐在县五中教书。放暑假时,我们还在那学校住过。后来,搞文学创作,市里组织艺术家在县城的招待所办班,也就是那年办班,我有幸结识了金石篆刻家李立先生、曲艺家诗人李遐龄先生。二位先生是本家,是嫡堂的叔伯兄弟。李老称遐龄叫遐夫子;遐龄称李老叫“燊哥”。当年,李老给遐龄写了幅篆字:“书画缘,金石寿”。大约是送给遐龄的生日礼物。遐龄并没有装裱,直接装入镜框,挂在家里的墙壁上。毕竟是大家手笔,看上去就是不一样。

  遐龄和我一起办班,一起采风,一起到基层采访先进人物,厮混得一个人似的。

  也就是那一年吧,遐龄到县文化馆工作,住在伏波庙旁边。也就是这个原故,我熟悉伏波庙。

  伏波庙是先辈为纪念汉代镇南大将军马援而建造。马援谥号伏波将军,于是,纪念他的庙宇就叫伏波庙。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伏波庙不在少数。究其实,与国人冀求和平与强盛的心结不无关系。

  一位开疆扩土的将军,老百姓造庙宇纪念他,这应当是件令人深思的事。中国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谁做了什么事,谁好谁歹,该如何纪念或是调侃,那都是有分寸的。像宋朝的秦桧,死后被人铸成跪像,立在岳坟之侧,上千年了,遭人啐唾;那杭州的油条也被叫做油炸桧。而像马援这样的将军,人们造庙供香火纪念。

  伏波庙不大,屋脊充其量高二丈一,只有一阶一进一厅,两廊也简陋,就是置放钟鼓的地方。早年正厅有伏波将军的塑像,经过一些大跃进破四旧之类政治风暴,这些历史遗迹已经荡然无存。所幸庙宇是毛泽东同志搞农民运动调查研究的落脚点,是县文化馆的办公场所,是政府部门,没被彻底扒拉干净,倒还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没去过渌口的读者,就该去看看。渌口是个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渌口老街是很有情致的一个去处。在那里,有米粉店、糕饼店、铁匠铺、木匠铺,夜晚静悄悄,日间闹哄哄——这是多年前的印象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渌口的旧日景致还有么?我不敢保证。

  但伏波岭壁立于渌江之畔,雄视远处的湘江和脚下的渌江。山岭上就是伏波庙,山阴一侧便是老街那极幽静的街巷。有伏波将军神佑,伏波庙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家的纪念地不至于被房地产商摧毁吧?

  从伏波庙出来,向东去便是半边街。所谓半边街,是外侧临江内侧依山而建造的一条街市。早年,半边街当是城乡结合部。如今会是什么样呢?诸君只有亲历才能领略。于我也是讲不清楚的。

  因为有并入市区的传说,渌口的房地产开发大多向北靠拢,积极与“大都市”株洲接轨。我想,这不失为渌口老街的福音。伏波岭、半边街、渌江江岸风光,由此或能得到原生态式的保护。假以时日休养生息,渌口就是株洲人的后花园,节假日徜徉其间,不亦乐乎?

  (作者系株洲市退休文化工作者)

作者:易振荒

编辑:贺晓青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